鑑泉知時話端午-漫談五毒花錢


文|蔡長煌

端午節到了,你是否只想到吃粽子呢?

現代人面對都市生活中,日復一日的平凡忙碌,更需要一點儀式感來調整節奏步調。

歲時節慶,不只是自古流傳的禮俗,也是一種搭配天時節候變化,用來調整生活的方式。

農曆五月五日,除了我們熟悉的龍舟競渡、粽葉糯香、插艾飲酒、掛香包之外,其實還有佩五毒花錢這個選項。

過了端午也意味著夏天的到來,告別春夏交接的乍暖還寒,氣候穩定持續變熱。濕熱暑溽之氣瀰漫、蚊子毒蟲也開始活躍,內外相因,交相滋感,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對於不明的疾病原因,古人往往透過厭勝避邪的方法,祈求平安健康。

南朝宗懍的《荊楚歲時記》記載許多的方法:像是採摘艾草,作成人形,謂之艾人,後世則附會此人是張天師,有的則作成虎形,稱為艾虎,既有芳香除穢,又寓意吉祥,佩於婦女兒童、體質虛弱者身上。習見的天師跨虎符上有諺謠:「五月五日午,天師騎艾虎,赤口上青天,百毒歸地府。」或許即有取於此;也有取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絲象徵五方之氣,繫五色繩。 

這些可說是古代香包的原型了,除了香包外,也有佩戴花錢的習俗。清人顧祿在《清嘉錄》卷五《五月・雄黃荷包裊絨銅錢》中曰:「彩絨裊錢,為五色符,謂之裊絨銅錢,皆系襟帶間以辟邪。」 

這裡的銅錢,雖無言明,然而搭配現存實物,應該是五毒花錢無疑。

五毒花錢樣式繁多,但主要不變的元素,一定少不了五毒,取五種毒物鑄於錢上,佩戴在身上以毒攻毒,以此厭勝邪厲。五毒之說,有些出入,常見有蠍子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,也有一說蜈蚣、壁虎、蠍子、蜘蛛、蛇。 

然而細玩此品(如圖),從右邊順數下來,不難認出壁虎、蛇、蜈蚣、蜘蛛,唯獨正上方不在上述毒物之列,玩賞品味一番,看起來像是小貓一般,翹尾昂首,爪牙有力,可愛又不失威猛,實為老虎,古人借虎威驅邪,結合天師騎艾虎之說,跟隨圓周欣賞,更像是老虎驅趕著五毒,毒物與虎繞圈互相追趕,十分生動。

但好玩之餘不免有種疑惑,如果老虎不是五毒,那應該叫四毒花錢,有的人或說虎毒不食子,老虎也很毒啊!實則不然,民俗上常利用諧音,鑄者刻意略去蠍子,取其「袪邪(蠍)」的諧音。 

此品背面有「五銖」二字,取漢制遺意。有些則會書五月五日、或五日午時,也有用艾草、菖蒲、榴花等天中五瑞,以此克制五毒,也有結合鍾馗圖像,上有蝙蝠,寓意福在眼前,種種變化,更添趣味。

讀到這邊,是否也想找枚花錢,佩掛賞玩,歡度佳節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