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陽來復,六合待春


文|蔡長煌

|如何測量時間|
問起現在是甚麼時間,你是否還會看看手錶呢?
或許大部分的人已習慣手機螢幕上的電子時鐘了。
遠古神話中,人類為了掌握時間,只能像夸父般在太陽的影子後拼命的奔跑追逐。
經歷漫長的摸索,才發現夸父的拄杖,原來就隱藏著時間的秘密。古人將竿子立在地上,觀察影子走過的軌跡,發現一天之中,太陽的仰角到達天頂,影子最短,隨時間流逝,影子的方位與長度也跟著改變。一年之中,夏天的影子較短,冬天的影子較長。
早在《尚書‧堯典》中就記載,帝命羲和氏測量二分、二至,分別春夏秋冬四季。
到西周時,周公旦更在河南登封,立起圭表,進行更精確的測量。

所謂的「表」即是原本的竿子所演變來的,垂直而立;而「圭」,則是需要北向水平於地面,測量影子長度的標尺。為了測量精準,後世建築更高的圭表,加上測量零件,避免影子的模糊產生誤差值。
與圭表有相似作用的還有日晷,只是從原本的表,改為「晷針」,而取代方圭的圓形晷面不再水平於地面,而是配合地軸與太陽夾角的度數,斜立起來。並加上精緻的刻度,就能夠知道時辰。
然而這樣的天文儀器,除了官方,常民豈能容易取得。更何況,攜帶不便呢!因此,民眾多為依賴地方州縣鐘鼓樓的報時,但對於旅行不定的人來說,又該如何掌握時間呢?

|袖珍日規|
原來還是有解決之道,像此件掌上型的袖珍日規即是,此規並非作圖用的圓規,規即晷也。一共兩層三面,正面有兩圓盤上有刻度,一為指北針,中安磁針,旁邊的即是四方、八卦、二十四山向的方位刻度;下方則可以安上規針,候影測時,十二時辰,每時辰又有八刻。
背面則說明安置方法,使用時先定南北子午線,推開一看發現內有乾坤,左右兩排分別刻上二十四節氣,中間凹槽便於放置支撐桿,搭配節氣,調整規面的傾斜角度。
好比正逢冬至,將支撐桿調至該位,定好北向,對日取影,即可得到現在時間。
古人取時,甚為不易,正因不易,也更重視、珍惜光陰。透過追逐太陽的影子,感受太陽的光熱與溫度變化,深刻感覺到生命的存在感與大自然的歲時節氣密不可分。

 

|冬至大如年|
古人重視冬至有時更勝新年。
杜甫詩說:「冬至陽生春又來。」古人認為一年四季,為陰陽二氣所推動,依照《易經》,畫六爻而成卦,恰好一年十二月,就在陰陽消長之間,寒來暑往,一來一往,春秋代謝。
冬至為日影最長之日,也是陰消陽長之時,正如卦畫由最初一陽萌發,經歷小寒大寒後,便是春天,萬物也跟著復甦。
搭配天人合一的思想,人體的小宇宙,此時也是一陽來復的時間,心態上由黑暗迎向光明,由寒冬準備迎接春天。身體部分更是不能落下,所以吃湯圓進補,討個吉祥,北方甚至吃餃子驕耳湯,搭配五行養生的觀念,冬屬水,臟屬腎,開竅於耳,取驅寒溫陽,補腎養耳之意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。」,四季時令,各有風向,得其正時,風雨以時,物阜年豐,人人安樂。然而一旦吹起不是該時令的風,氣候變化大,真的就是「虛邪賊風」,要懂得驅避。受聖嬰現象影響,前些日子,冬行夏令,人易生病,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冬至已至,春天不遠。
讀者不妨抬起頭來看看太陽,把握冬至的好時間,吃吃湯圓餃子,以待來年,六合同春,必行景運。